近日,巢湖市夏阁镇人大代表杭翠兰反映,些尼龙袋、薄膜、农药瓶等农资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这些被丢弃废弃物成了“白色污染”,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道不和谐的“风景”。
在这些“白色污染”中,地膜是大的污染物。农用地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此外,在田边地头堆弃残留地膜,还会造成地膜随风飞扬的景观污染,就地焚烧又会造成大气污染。
杭翠兰指出,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方面是地膜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加之捡拾麻烦费时费力,农民大多直接旋耕入地。另方面,由于土地流转承包期大多不长,趋利性决定了许多种植大户不愿加大投入,明知废弃地膜影响土壤造成作物减产,也因回收地膜费时较多而弃之不顾。这些不同程度地造成农膜等污染加剧。
农田残膜污染呈逐年加重势态,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引起高度重视。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地膜覆盖栽培污染的环境问题,杭翠兰代表建议:是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替代目前使用的难解地膜;二是做好普通地膜的回收工作,建立健全回收奖励政策,确保回收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开展对不同特性地膜适用性研究工作。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状况,确定是否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总体原则是在产生效益不明显的状态下,尽可能不使用地膜覆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