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波澜壮阔。走过70年峥嵘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展现出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活动方案》,巢湖人大微信公众号即日起开设“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专栏,通过史料展示、主题采访、征文选登、书画赏析等,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巢湖的光辉历程,展现巢湖人大工作取得的成就,彰显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风采,进一步坚定根本政治制度自信,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基层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内涵
——巢湖市烔炀镇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实践点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巢湖市烔炀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现有成果,坚持择优培育、试点先行、逐步铺开原则,启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建设工作,着力拓宽基层民主民意表达渠道和载体,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三个维度”,先行先试探新路
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以代表联络站为依托,探索在村级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充分彰显,以生动实践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乡镇统筹,强化顶层设计。烔炀镇党委始终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盘子进行安排部署,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及巢湖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建设作为推进全镇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配备以人大主席团成员为组长的四个工作推进专班,将基层实践点建设工作纳入镇人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代表履职评优的重要依据。强化人、财、物全方位保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一年抓试点、两年出经验、三年可推广”的工作思路,确保实践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发挥巢湖市人大“1+3”模式中“1”的引领作用。
镇村联动,强化协同推进。镇党委将基层实践点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在实践点用房、经费和人员组织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和支持;镇人大围绕“四化”标准,在硬件改造、软件升级、健全台账资料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拓展联络站功能,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试点村依托“党建引领、资源共享、机制共建”模式,将便民服务、接待选民、综合治理、统一战线有机融合,打造规范、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新样板,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百家事”。全镇17个片区(村、社区)实践分站已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工作。
代表参与,强化作用发挥。按照“抓培训、强素质、提能力、展风采”要求,扎实开展代表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创造条件,引导代表参与到基层实践点建设工作中来,带头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带领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民生保障、乡风建设等工作,切实增强代表联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发挥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分批组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赴庐江、长丰、江苏等地考察学习优秀经验,推动实践点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此外,青海、西藏、新疆、广东等地人大率队调研烔炀基层立法联系点,高度赞扬烔炀基层立法工作,持续深化基层治理。
搭建“三个平台”,健全机制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烔炀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完善基层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上下功夫,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搭建民意表达平台,实现“全覆盖”。建立“线下+线上”双向征集民意平台,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搭建“凤凰星语”“荷塘议事”“南湖方歌”等议事平台,开辟“民意直‘烔’车”微信公众号栏目,将民意反馈渠道二维码亮到选区、亮到基层,群众“码”上找代表,代表马上办,实现群众向代表反映问题既能“面对面”,又能“不见面”。制定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办法,实现群众意见建议从“提交-转办-办理-督办-反馈-评价”工作闭环,保障选民全天候多渠道联系代表、便捷反映社情民意。
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实现“全方位”。设立流动接待站,创新“听民意、访民情—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流动接待选民新模式,变“坐访”为“走访”,代表走村入户接待选民。三级人大代表、镇党委主要负责人陈松,每周定期到村接待选民、现场办公,今年来共接待选民50多位,解决难题31件。创新搭建“真管用”工作站履职平台,实施月度帮办、督办,并在镇党委会上进行通报。将人大代表纳入基层治理网格中,让代表深入基层一线,每个月跟随网格员进村入户直接收集民意,通过联系网格长、走访网格员等途径了解网格动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基层网格脉络集散点作用。
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实现“全过程”。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充分利用村民议事会、代表议事会、院坝会、民情恳谈等载体,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民主投票等方式开展协商活动,广开言路,广求良策,打造了一批“接地气、小而精、真管用”的群众协商平台,促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协商中得到维护、矛盾纠纷在协商中有效化解,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反映的“关键小事”和关乎村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
立足“四个促进”,示范引领促长效
紧盯民主选举,促进基层民主参选率更“高”。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建设工作中,更加注重村民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工作,选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意识不断增强,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选举实践。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和市、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各村严格换届程序和纪律,积极拓宽选民登记渠道,多种形式设置票箱,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全力保障外出务工、移民搬迁人员的选举权,最大限度组织选民依法参加投票选举,群众知晓率和参选率进一步提升。每月25日定为选民接待日,根据安排各代表做好接待、转交、督办、答复工作。积极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引导代表为民发声、替民代言,持续优化机制建设,为代表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群众关切,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度更“广”。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不仅全力保障基层群众的选举权,同时围绕群众关切,更大程度调动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2022年以来,人代会共票决出14项民生实事,整治成效显著。镇人大联合河长办,专班组织代表和群众开展走湖巡湖随手拍活动,组织代表开展蓝藻治理、河埂清理、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督查工作。印发《关于镇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带动的通知》,带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中李村、唐嘴村等基层实践点聚焦群众切身利益和关心关切,每季度开展板凳会、代表夜话等活动,将宣传站、议事厅建在群众家门口,零距离倾听群众关心的饮水安全、产业路建设、垃圾处理等问题,推动解决了入户路硬化、河堤加固、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
拓展平台载体,促进联系服务群众更“深”。认真落实“双联系”制度,主席团成员走访代表全覆盖,实打实开展“群众·代表面对面活动”,现场为代表和群众解答方针政策,回答群众提问,实现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日常关心的关键小事同向发力;3年来,全镇三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走访联系群众21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267件,协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81件。“人大代表随手拍”活动,已成为“人大代表在行动”的品牌,深度参与高标田建设、集镇管理、营商环境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力量。
激发发展动能,促进乡村振兴活力更“足”。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的建立,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参与乡村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渠道画出了村民意愿和党委政府部署的最大同心圆。在烔炀镇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上,通过“四镇”行动计划,“工业强镇、生态立镇、农业兴镇、文旅名镇”成为全镇人民的奋斗目标。徐亮等十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建设合肥东向发展先行区、烔炀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议案》被巢湖市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为“1号”议案。去年,烔炀镇工业园区实现产值20.6亿元,全镇税收收入2.52亿元,成为巢湖市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凤凰村基层实践点在开展代表、村干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汇集了大量来自农村一线的鲜活声音,通过村民小组会议、议事会、村民大会协商讨论,烔炀镇党委作出了关于丰富凤凰村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的决定,推动人民群众的发展期盼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现在的凤凰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游客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获得感、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