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小组优秀调研报告选登五

让农村公共文化更加繁荣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市人大代表夏阁镇第小组

 

、基本情况

夏阁镇位于巢湖市北郊,国土面积186平方公里,辖16个村(社区),总人口6.8万。

()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镇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改善,文化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夏阁镇已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形式多样、活动丰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缩小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用文化惠民、体育健身项目,镇建立了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均建有农村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藏书在1300册以上,以及篮球场、健身广场等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全镇农村建立了支100多人的文艺演出队伍。

(二)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以镇综合文化站为纽带,以村(居)农家书屋为支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全镇各村。配置了不同数量的图书、电脑、文体用品、音像设备等;全镇16个村(社区)基本建有以篮球场、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为主的体育设施,镇村共有体育场地20个,每年均举办“三下乡”活动,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氛围比较浓厚。

(三)城乡资源共享初步实现。以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为依托,初步把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农村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等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可以承接和分享城市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重点推进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实现了数字电视村村通、户户通。

(四)文化活动需求初步满足。不定期举行送戏、送展览、送电影等“三送”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定的文化服务。实现了每年每村每月放映场电影的目标。在村(社区)组建了100多支业余文艺宣传队。重大传统节日期间,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划旱船、等传统文体活动广泛开展。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意识滞后统筹难。镇村导干部对加快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真正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有计划地予以推进。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倾向: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资源整合利用;重建设轻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经费人员不足,运行保障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等,整体发展仍处于较低效、较粗放的初始阶段。

(二)保障不足达标难。文化事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完善,很难筹措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导致农村文化活动内力不足。村级集体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部分村(社区)仍没有按要求落实文化管理人员,基层文化活动难以持续开展。大部分村级农家书屋选址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管理不完善,利用率较低。农家书屋多数设在村委,环境及卫生状况比较差,管理不到位,书籍、报刊未能及时补充更新。

(三)管理缺失服务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亟待深化,镇综合文化站现有人员5个,其中4人抽调做其他行政工作,文化站工作是处于瘫痪状态;农村文化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基层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发挥。具有从化本土文化特色的外宣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蛇灯等)和秀传统工艺产业化探索举步维艰。镇级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虽实现了免费开放,但服务水平不高、辐射力不强。村的体育健身器材无人维护管理,健身设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存在安全隐患。文化下乡活动存在形式单、内容老化等问题,未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下乡活动出现冷遇。如送电影下乡在农村效果不明显,观影群众很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许多村落留守人群多为妇幼老残,要么没有能力去思考“公共文化”问题,要么没有兴趣参与公共文化生活。

三、工作建议和意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四个全面战略”的推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采取强化公共文化工作等措施,努力实现“党委政府统筹推进有力,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建设活动资金保障到位、文化生活丰富有特色、健康文明氛围浓厚”,努力探索出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抓统筹引发展

1.完善管理制度。进步发挥好乡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组织作用,不断完善党委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制度,进步调动各方积性,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同等重要位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到位。

2.明确工作计划。乡镇政府要根据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出长期、中期及年度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计划,统筹建设农村文化站(室)、文化广场、休闲场所等。同时,要制订和实施年度农村公共文化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从而使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真正“用”起来,使各种公共文化活动“活”起来。

(二)抓保障落实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及活动经费应纳入乡镇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要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所需的资金得到保障。

2.鼓励社会投资。面向社会办文化,通过政府购买的、社会承办或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域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

3.明确层级责任。进步明确县、乡、村各级公共文化建设责任,突出镇村的主体责任。继续强化镇区文化辐射力建设,着力健全乡镇公共文化管理机构、活动场所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村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充实基层公共文化生活。针对农村人口分散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向自然村延伸和覆盖。

(三)抓特色加快发展

1.增加产品供给。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从化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让群众更多地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改变单纯的开展文娱演出的做法,把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时尚文化与发展生态经济结合起来,使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频率、较强的渗透力来凝聚人气、感染群众,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

2.弘扬本地特色。按照“村特色”“镇品”的思路,努力打造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以“特色村”“特色品”带动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依托传统节庆、重大庆典等活动,重点办好夏至节、春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整合乡村的经济、文化资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完善服务管理。根据村级公共文化活动的特点,分类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从制度层面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日常服务管理,逐年增加村级工作经费的投入。积利用“互联网+”、微信、短信等新型信息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四)抓队伍推动发展

1.重建管理队伍。镇村两级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农村各项公共文化活动能不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关键在于文化管理队伍有没有“立”起来、“带”起来、“跑”起来。建议加强镇文化站建设,落实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完善专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公共文化场所管理及般性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工作。

2.提升专业队伍。抓好文化系统现有专业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素质,更好地服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充分发挥乡土文艺带头人的作用,催生基层文化;积挖掘教育系统服务公共文化发展的潜力,利用文体专业教师开展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活动。

3.充实志愿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牵头的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让先进青年群体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其特的魅力和活力。有计划地发动和组织师生到村(社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学习于斯、实践于斯、服务于斯。

 

参加调研代表:王光中、王继勇、杜鹏程、连正朝

     :李廷和

 

 

文章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打印该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页面顶部